寒假社会实践 |【孝义市三皇庙】家乡文化传承活动(十)

时间:2022-01-19     来源:永利yl6776     阅读0

       孝义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南麓,汾水之滨,市域总面积945.8平方公里,总人口49.02万人,是全国有置县记载历史最早的九个县之一,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周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灭虞、虢二国,迁其人于此,旋建毓城后置瓜衍县。这场战争不仅创造了中华文化经典的两个成语“假虞灭虢”和“唇亡齿寒”,也由此拉开了孝义的历史帷慕。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唐太宗敕赐改永安县为孝义县。孝义县因“孝·义”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131

       悠久的建县史,积淀了延绵不绝的人文神韵,57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犹如璀璨明珠在三晋大地熠熠生辉。隔世经年,婉转动听的碗碗腔、形神兼备的皮影木偶戏,让多少人魂率梦蒙;羊羔美酒的陈香,牵引着多少人追寻故土的乡愁;孔子门生三贤儒学的经典本道,犹在耳旁回响;三皇古庙的袅袅香火,历代不衰,而今尤盛。“孝·义”二字,深深镌刻在孝义人民的心中,凝铸在代代相传的故事里,传颂于谆谆教导的祖训家谱里。孝义的“文化三绝”--皮影、木偶、碗碗腔和孝义贾家庄汉民族婚俗,更是将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谱写出孝义文化的新篇章。

       孝义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民间艺术之乡”“皮影木偶艺术之乡”。200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2017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140

       我是永利yl6776计算机(本)2003班的张馨文,2022年1月12日我来到了这个充满浓浓家乡文化气息的非遗文化展示基地。孝义非遗文化展示基地位于山西省孝义市时代大道三皇庙,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年间曾多次扩建和修葺,但现存建筑结构最早者为元代遗构。像这样原址、原貌、庙群保存完好的三皇庙,专家共识国内罕见。接下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我的家乡文化。

一、剪纸

       孝义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150

       (一)孝义的剪纸艺术,早年由以下几种类型构成:一是残存的先民图腾谢拜的剪纸;二是传统的民间礼仪活动的剪纸;三是服饰习俗中的民间剪纸等。

       (二)构思巧妙,剪功粗犷大方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一;立体感强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二;夸张和浪漫的手法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三;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四。

       (三)孝义民间艺人剪纸,都以美化生活为动机,他们的剪纸作品,犹如一自曲优美动人的民歌,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情感,使人们深深地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每到喜庆年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代表吉祥的喜庆剪纸,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民间艺人们用员巧的双手装饰环境,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由于剪纸工具简单,易于传授在传授和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孝义的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活力,经久不衰。

       (四)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普遍生活提高,剪纸艺术出现人才减缺,后继无人现象,为了保护和传承剪纸这门艺术,2010年7月,贾家庄村两委决定成立孝义剪纸工作室,地点设在国家AAAA级景区三皇庙,2014年孝义市文化局挂牌成立了孝义剪纸传习所,剪纸传习所成员为本村村民。剪纸传习所为了提高技艺,先后聘请山西民间剪纸协会会长,国家文化部、中国诗画院特聘民俗艺术家郭梅花老师,山西省级剪纸传承人武玉莲老师定期为学员授课,传承技艺。三皇文化节期间,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左汉中、更生(女)、中南大学艺术教授胡平、文化部恭王府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晓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艳芳等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剪纸雕刻技艺。使学员剪纸在创新和质量方面大幅度提升。

       (五)孝义剪纸传习所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根据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们的自然观、生命观、欲望观、道德观等观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主题:一、婚恋祈子主题,二、延年益寿主题,三、纳福招财主题,四、群邪祛炎主题,五、拜神敬祖主题,六、传统道德主题;总结出了孝义剪纸的三种表现形式和三个步骤。1,起稿,复制稿样办法有以下几种:烟熏法,涂印法,描线法,还可复印和扫描。2,钉纸,将样稿放在一叠同样大小的色纸上,用针线或者订书机订到样稿空隙处剪刻。

       下图是关于抗击疫情的剪纸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156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221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228

二、皮影

       孝义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

       (一)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时期,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二)皮腔是皮影戏。的专用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吹腔之一。

       (三)孝义皮影戏表演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亦称“灯影儿”、“纸窗子”。一般纸窗面积为1.75m*1.21m。纸窗糊制工序有:裁纸、毛边、对口、粘贴、平整等5道工序,其窗平整无皱,雪白无瑕。孝义皮影在明代之前以羊皮为雕刻材料,体高58~60cm,俗称“二尺影”。到清代,皮影体高缩至42~48cm,俗称“五尺影”,三岁牛皮为雕刻上等材料。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道劲有力,极富韵味。

       (四)明清时期孝义皮影戏为鼎盛期,孝义境内皮影班社多达60多家,随后逐渐衰落。1956年成立孝义市木偶皮影艺术团,“文革”时期撤消。1978年恢复皮影戏演出,曾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赴英国交流访问演出。1995年,孝义皮影戏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孝义皮影剧目丰富,现收藏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极具学术价值。对孝义皮影戏形成和发展研究及探讨中国戏曲发生和演变的内在规律,了解皮腔原生态的唱腔结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234

三、木偶

       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属杖头木偶戏。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具北方特色。最初,木偶戏的曲调用孝义秧歌干板腔、皮腔,中路梆子(晋剧)演唱,后来又加入碗碗腔演唱。孝义木偶戏最初独立成班,后来和皮影合成一个班社,即“灯影班”。灯影班独具特色,少则7人,多则9人,就能开台演戏,俗称“七紧八慢九消停”。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239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243

四、碗碗腔

       孝义碗碗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流传在孝义市及周围市县。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及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形成于北宋时期,一说形成于战国时期。皮腔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有专家认为孝义吹腔是戏曲最古老的声腔之一。皮腔唱腔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多称为“平板(慢板)”,加锣鼓点称为“流水”;另一种是可以多次反复的上下句唱腔,艺人称为“垛板”。伴奏分武场和文场。碗碗腔因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得名,属特殊的板腔体结构,不能以常规的板眼来规范节拍。

微信图片_20220119202247

       以上就是我所介绍的家乡文化,“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传统文化在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孝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