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家乡(四十一)| 中阳剪纸——传承剪纸技艺,弘扬非遗文化

时间:2024-02-16     来源:永利yl6776     阅读0

大家好,我是永利yl6776软件工程2305班的高子睿,借此机会,选择了我们家乡的中阳剪纸进行介绍。

32 31 33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中阳历史悠久,古代处在晋秦交通要道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传说,如庞家会秦汉文化遗址、道棠出土的汉画像文化遗址等。特别是从道棠出土的汉画像文化遗址中,可以看到中阳曾经出现过一个古文化繁盛的时期。画像石上,耕作、放牧、游猎、驰马、杂耍、格斗等生活场景丰富多彩,艺术造型大胆概括、拙朴粗犷。

34

康熙《宁乡县志》载:“车辙坪在县南35里,相传战国时齐使进茶路经于此,今轨迹存焉。"可见在秦汉时期由东方各地到咸阳长安的使者,商贾来回路过中阳,带动中阳经济文化一度发展繁荣。民间传说当时的朱家店车来人往,客店商铺林立,兴盛甚至超过县城。民谚有“识得朱家店,不识宁乡县”。由上可见中阳历史上曾有过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时期,为中阳剪纸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和宽阔的发展舞台。中阳剪纸与秦汉艺术相似的艺术风格,说明了两者有着共同的艺术渊源。中阳剪纸可能在当初与同时代的这些艺术风格是一致的。

35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一类是以人物、植物、动物、器物为原型的剪纸。如以鱼、青蛙、蛇、兔子、鸟等为主题创造,反映了远古人类童稚的观念和信仰,华夏民族对图腾的崇拜,深厚的信仰体现。在艺术的构图上,中阳剪纸与其他绘画形式有较大的不同。剪纸艺术虽然写实,但有别于绘画的写实派。剪纸较难表现三维空间、场景和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的层层重叠,所以中阳民间剪纸非常忌讳从平面的眼光去描绘世界。它常常是以二维空间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剪纸的物象内容,在剪纸人的眼中没有了体积,没有了空间,也不遵循摄影剪影式影像的规则,更不讲求常规透视“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它就是把无限的空间 “压扁”在一个平面上。在构图造型上,则主要依据形象,使其在内容上取得联系,再较多使用一些组合的手法;又由于在造型上的抽象、夸张和变形,利用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作诸如对称、连续、均齐、组合、平衡等处理。


中阳民间剪纸用浑厚单纯、明快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朴实无华的情感特征。剪纸艺术是一门较容易学但却较难精通的民间技艺。剪纸艺人大多出自民间,更多的是乡村妇女。他们形成剪纸浑厚单纯、明快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情感特征。中阳民间剪纸覆盖面大,在全县境内都有传承。特别是南川河畔、东西两山的边远山区尤其兴盛不衰。一副剪纸不仅是乡村妇女的即兴创作和天生的艺术劳动,更是形象地表白了乡村妇女想什么、盼什么、求什么的心理轨迹。结婚时,家里随处可见大红双喜字,以示喜庆红火之意。陪送的嫁妆上,要有“麒麟送子”“鱼儿扑莲”“鸳鸯戏水”等大幅剪纸覆盖装点,表达美好祝愿和生活企盼。送的喜花也是“龙凤戏珠”“蛇盘兔”等,象征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幸福富裕。过年时,贴《虎登山猴上树》,中阳民间俗语猴子登山虎上树,站的高来看的远(大瓮圪堆小瓮满)。从丧礼剪纸来看,送殡仪仗中的摇钱树、纸幡、轿车大马、金山银山,大多采用雕刻剪纸糊制,以寄托亲人的哀思和对死者的尊敬。农历的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家家户户在窗户上和门上都贴锥子、剪子组成的纹样,代表作有《剪锥花》《镇邪剪子》《镇邪锥子》等,民间俗语有: “锥剪定安宁,百害不进门”,以此避百害。

软件工程2305班

高子睿

Baidu
sogou